迦那格西洛桑嘉措禅语50句 1、修持密法需结合道次第所缘而修,所谓“结合而修”,并非指念诵二种经函。应知密续修法仪轨中实已包含道次第全部所缘,如仪轨起首部分需修归依,若于共道基础坚实,即刻可结合道次第相关所缘观修;仪轨中复又提及出离心、菩提心等内容,亦需如此而行。
2、依日沃甘丹派总体而论,所修本尊以密、胜、怖三大本尊,尤其吉祥怖畏金刚为主。利根行者若能够完全舍弃此世间,以上师瑜伽为命脉,结合三大本尊无别而修,则于三年三月佛果可成。
3、日常应以取舍业果为本,尽力结合所学行持,将所学法义结合在生活中,令自身行为尽量与法相应。倘能如此,应不至荒废暇满,成办二利亦有希望。
4、在家居士若能如理依止善知识,概略学习《宗义》、《八事七十义》,对于法相有所了解;继而深入学习《入行论》、菩提道次第引导,对于道次第诸所缘尤其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正见作细致了解;并依个人因缘好乐从具德师长前听受无上瑜伽部本尊大灌顶,闻学该本尊生圆二次第教授。
5、入座之openkE.cN初应口诵心念宗喀巴大师所造《道次第摄颂》中“暇身胜过如意宝……”等八句偈结合调整动机,自暇满难得起思惟,至生起造作菩提心,此中含摄三士道法类。于此作意:为利众生需速疾成佛,应于一生中成办佛果,为此于此生、今年、当月、本日,尤其此刻修持如是善法。
6、修持之命脉厥为依止善知识,务须精勤谨慎如理行持。简言之,希求今生无病无灾、诸事顺遂,或欲脱轮回,乃至速疾成就佛位,端赖如理依师。于依师诸要需尽力而为,力所不逮之处应发愿于未来际成办。
7、“物无谄诳”是指供品不应以不正当手段获得。对于出家人而言,是指不应以“五邪命”的方法取得供品,所谓五邪命是指谄媚奉承、旁敲侧击、赠微博浓、巧取讹索和诈现威仪;对于在家人而言,是指不应以恶劣手段如欺诈、杀戮等获取品。“动机无谄诳”是指在奉献供养时不应搀杂有下劣的动机,例如求名利等。
8、初业行人修持忏悔尤为切要。由于恶业深重,长时流转生死,难获善趣身;即便侥幸一次获取暇满人身,也因恶业障碍,难以听闻正法;即便常闻佛法,却难以了达其意;即便了达其意,也难以获得证悟。包括世间事业、家庭等种种不顺遂,皆为恶业障碍之故。因此需要净除恶业,励力忏悔。
9、具备诸多资具可作供品时,不可选取质量低下或自己不喜者作为供品,此举与盲人妄图欺骗常人毫无差别,应挑选其中最为优质者供养。陈设供品时,应尽量整洁美观,此为成佛时具足相好之因。
10、陈设身语意所依后,应对其起真佛想,时常恭敬瞻视顶礼。时间充裕时,可奉献七堆曼荼罗。朝圣时亦应如是而行,此举可集资净障,令朝圣更具意义。即便不具备信心,仅以好奇心等心态观视佛像,也可累积相应福报。
11、陈设三所依有一定之规,不可任意为之。于佛龛中央位置摆放身所依—佛像,在佛像右侧摆放语所依—佛经,在佛像左侧摆放意所依—佛塔。依格鲁派供奉佛像方式而论,中间以供奉宗喀巴大师像,以此代表一切上师;宗大师像右侧供奉释迦牟尼佛像,代表一切诸佛;宗大师像左侧供奉绿度母像,代表一切本尊。
12、个人修行之处每天至少需要都打扫一遍,这样做有极大必要,会产生五种利益:(1)令自心清净;(2);令他心清净;(3)众天神喜欢;(4)造集美丽业;(5)死后往生天界。
13、修法动机十分重要,其中以菩提心为最胜。初业行人仅仅依靠念诵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等偈颂难以真实生起菩提心,因此必须依照道次第教授的顺序,依次思惟“暇满利大、难得”等所缘而逐渐生起造作菩提心。
14、即便学习世间微末技艺,也需师长教授。获得从未证得的佛果,更需一位善知识加以引导。从皈依至成佛间一切功德皆依如理依止善知识而生,并且佛陀的加持、本尊的悉地以及护法的事业也需依靠如理依止善知识方能显现。
15、皈依方式有二,一为只将希望寄托于三宝,个人并不精进;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宝,修持彼所示离苦得乐之法。二者中以后者为胜,应依之而行。
16、修诵仪轨时应随文入观,以思惟文意配合口诵,若仅止念诵未作少分思惟,则意义甚微。
17、皈依需具备皈依因,皈依因总体来说就是畏惧与信心,然依三士道而有所分别:于下士道为畏惧三恶趣苦,对三宝能救此苦生起信心;于中士道为畏惧轮回苦,对依三宝可脱轮回具备信心;于上士道为畏惧轮涅一切苦,坚信三宝有能力救拔自己出于轮涅,且生起不忍他者受轮涅之苦的大悲心。
18、一切有情乃至蝼蚁,无不希求离苦得乐。获得安乐方法有二,一为世间法,一为出世间法即佛法。依世间法虽可能获得稍许暂时安乐,但要获得究竟安乐还需修持佛法。
19、我等实为从无始以来患有无明烦恼大病却不自知的病人,能够诊断病情、给予治疗的良医就是佛宝,能够对治无明烦恼大病的妙药就是法宝,而从旁协助看护的护士的就是僧宝。
20、若内心于三宝无皈依敬信,奉行十善也仅止是一种善法而已,并非修持佛法。因此佛教徒不可好高骛远,应当重视净修皈依。
21、各宗教关于善恶取舍均有相关标准,但范围大小、程度深浅方面则差别极大。
22、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23、格鲁派关于“净相法”判定标准有二:其一为获得净相之师长需具备师长之德相,二为所获取之净相需符合正法。
24、回向时应将自他三世善根回向于十方诸佛菩萨善业大海之中,祈愿正法久住,一切具恩师长法体安康、常转法轮、事业广大,一切众生尤与自己有缘之众生现时痛苦息灭、速疾成佛,为利一切如母有情自亦速速成就佛位。
25、回向极为重要,若不作回向,善根易为嗔恚所毁。我等善根如同滴水,将滴水置于大海,则大海未涸之前其必将存续。
26、结生第一刹那为生有,从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之前为本有,临终最后刹那感受死光明时为死有,死有至生有间为中有。我等如今已得暇满人身,且值遇显密双运之大宝圣教,理应念及无常迅速,善加修习以期自利利他。
27、净罪须具备四力,其一为破坏力,意为于所造恶业生起恐惧、追悔之心;其二为依止力。我等造罪对象不出佛与有情二种,因此也需依靠此二者净罪,此即皈依与发心;第三为遍行对治力,即由追悔之门正作净罪之法;第四遮止罪恶力。防护心需极为坚固,应当认真修持,不要听闻忏罪功德后便不加检点,令防护罪恶之心松懈。
28、对于佛法不应只求多闻,应当在听闻教授后尽力善加修习,以求调伏乃至灭除自相续中烦恼。若仅闻而不行,会成为所谓“法油子”,令佛法难以利益自心。因此,对于能够成办世出世间一切利益的佛法,应励力勤修持,不可令光阴空过。
29、在师长前接受灌顶时,需对灌顶内容善加听受获得了解,尤其在接受无上瑜伽续四灌顶时,若对其内容不甚了了,则是否获得灌顶还有待观察。虽然往昔色举传承诸师传授灌顶时不做念诵仪轨、介绍四灌等,而于定中传授灌顶,但应了知此为针对利根弟子而行,与众不同。
30、障碍分为外、内、密三种。外障指种种不如意事,如疾病、灾难等;内障指三毒烦恼;密障指虽具足外在顺缘,也并未生起明显烦恼,但在修行上却无能为力、难以自主。三种障碍中,以密障最为严重。
31、所谓“智慧”或“天分”均取决于习气,若于所学内容在往昔曾留植习气,学习则相对容易。
32、所谓灌顶,是指授予修持密法本尊及其教授法的权力,并且于行者相续留置成就四身之种。灌顶通于四续部,然而四灌顶只在无上瑜伽部中方才具备,依序为宝瓶灌顶、秘密灌顶、智慧灌顶、语句灌顶。
33、于密法具信,希望通过修持密法获得成就者,在获得灌顶后,保持灌顶加持不退极为关要。若加持退失,获得成就则如无本求利,无种求苗。保持灌顶加持不退根本在于清净守护三昧耶,密续相关修法有多种,如自入、每日以三摩地受取四灌等。
34、相续中若无有承许三宝为清净皈依处的皈依心,所做善法则不属佛法;若无出离心,所做善法则非解脱轮回之因;若无菩提心,所做善法则非成佛之因。
35、成就佛果需要集资净障,显密二乘中集资净障最胜修法为奉献七支。
36、对于皈依、发心、业果取舍、七支、供养曼荼罗等相对容易理解的教授,应在系统了解后尽力付诸修持;对于空性、生圆次第等较为深奥的法要,即便暂时难以通达、修持,也应发愿于未来际证得。
37、随喜甚为重要,依靠修习随喜,可在短时间内积累众多资粮。如能对善业至心随喜,必定能获相应功德。不需劳动身口,只要随喜便能摄集无量资粮。但切记不可随喜恶业,如果随喜他人造作恶业,也等同自身造下了相同的恶业。
38、顶礼藏文发音为“恰策”,意为“在掌中”,也就是将自他众生今生来世一切苦乐托付于上师三宝之意。顶礼分为身语意三种,身作顶礼动作,口诵相应偈颂,意念皈依于彼。
39、密续修法中与空性相关者甚夥,需结合道次第中所说空性内容修持。此为“结合而修”之真义。因此若于共同道毫无了解,修持密法实属困难。
40、时下有一类人,自称密续行者,而以守持别戒脱戒意义微小,行止甚为放逸。此类人显然是于密续三昧耶毫无所知,即便修持密法恐亦难得其门而入。
41、上师”分为了、不了义二种,了义上师是指成就佛位时所证智慧法身,不了义上师是指教授佛法的师长。
42、修持佛法净罪十分切要,所谓“净罪”,即是依止四力忏除自身往昔所造诸罪。
43、世间之长寿无病、事业顺遂,乃至出世间之解脱、佛果,无不需依福报成办,倘福报浅薄且不谙积资之理,宏图大志恐终为泡影。佛陀所示积资之法众多,皆需秉持纯善而行,以下略举数端:断除损恼有情,救护他者命难;供养殊胜对境;惠施贫苦有情。
44、世人如能净罪积资,奉行十善,断除十恶,此世间可趋向和平美满。若背弃道德规范,仅依赖科技沉沦物欲,无异于饮鸩止渴,戒之慎之。
45、修持密法目的为获得共与不共成就,成就根本在于善护三昧耶,因此需护戒如目。
46、上师弟子非弟子,弟子亦非上师前,随行所有诸敬事,及作礼等当屏退。 随于轨范有所献,或轨范师有所赐,具慧于彼应鞠躬,以其二手而持取。 能以正念无忘失,于自遍行皆精进,同法违越自所行,以欢喜心相劝阻。 有病恭敬师事业,亦未得师赐许可,于诸遮制虽现行,具善心故不成罪。
47、于作敬事一切行,其心应离于我慢,惭羞怖畏善防护,住于初适嫁女相。 一切轻佻等所作,开演师前应远离,所余类此诸所作,自内观察应遣除。 善住中围及护摩,摄收弟子及讲说,其处若与师同住,未得许可不应作。 若开眼等随所得,一切皆当献上师,师于所献取受已,有所余者随所喜。
48、上师及与其弟子,同等失坏于誓句,勤勇轨范及弟子,最初应互相观察。 具慧弟子不应从,无有悲愍而忿毒,贡高贪着不守护,自矜而伐为上师。 坚牢调伏具足慧,具忍正直无谄曲,了知咒与续加行,具足悲愍解诸论。毕竟晓了十真性,善巧绘造中围业,了知宣说咒加行,其心专一根调伏。
49、四无量心并非生起菩提心之法,而是增上菩提心之法。无量是指由所缘无量能得无量果。
50、菩提心分二,一为愿菩提心,指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愿成佛的心愿;一为行菩提心,是指依此愿而决心步入六度四摄的修持。
经典语录:修持,菩提,是指,佛法,上师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