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杂文]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(优选八篇)

[复制链接] 【举报中心】
查看5 | 回复0 | 2024-11-10 07:17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,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,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,使教学效果最优化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《解简易方程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1
教学内容: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5—57页内容。
教学目标:
1、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。
2、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。
3、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,掌握检验的格式。
4、提高学生的比较、分析的能力;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。
教学重点: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,会检验方程的解。
教学难点: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。
关键:天平与方程的联系。
教具:图片,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回顾旧知,引出课题(出示课件)
1、实物演示:天平平衡的实验。
师: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,杯重100克,水重X克,一杯水重多少?
生:(100+X)克
师: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,天平保持平衡呢?(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、200克、250克)
师: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。
生:100+X=250(课件显示:100+X=250)
2、这个方程怎么解呢?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——解方程。(板书课题:解方程)
二、探究新知
1.认识“方程的解”和“解方程”的两个概念
师:(出示课件)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?并说出理由。
生1:我有办法,可以用250-100=150,所以X=150.
生2:我有办法,因为100+150=250,所以X=150
生3:老师我也有办法,我是这样想的,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,就能得出X=150
师: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!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。请看屏幕,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,而天平保持平衡。
生: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,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,天平保持平衡。
师: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?
生:100+X-100=250-100
师: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?
生:X=150
师:是的,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,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,就能得出X=150。我们表扬他。
师:根据刚才的实验,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———“方程的解”和“解方程”。
师:指着方程100+X=250说:“X=150是这个方程的解。(课件显示:方程的解)
师:
100+X=250
100+X-100=250-100
指着方框说:“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,叫解方程。
师: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“解:”,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。
师:同时还要注意“=”对齐。
师:都认识了吗?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,并标上重点字、词。
师: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?
(学生独立思考,再在小组内交流。)
师:谁来说说你想法?
生1:“解方程”是指演算过程
生2:“方程的解”是指未知数的值,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
师:“方程的解”和“解方程”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?
生:“方程的解”的解,它是一个数值。“解方程”的解,它是一个演变过程。
[设计意图:通过自主学习、组内交流、合作,达到培养学生自主、互助的精神。]
2.教学例1。
师: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,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?
生:会。
师: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。
[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,设计意图: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,让学生发现]
师: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?
[学生独立思考,再在小组内交流。]
师:(出示例1)左边有X个,右边有3个,一共用9个。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。
生:X+3=9(板书:X+3=9)
师:X+3=9这个方程怎么解?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,请看屏幕。
师:球在天平不好摆,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。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,而天平保持平衡。
生: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,使天平左边只剩X,天平保持平衡。师: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?
生:X+3-3=9-3(板书:X+3-3=9-3)
师: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?
生:X=6(板书:X=6)
师: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?
生1: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。
生2: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,使方程左边只剩X,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
师:“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,使方程左边只剩X,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”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。
师:这个方程会解。我们怎么知道X=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?
生:验算。
师:对了,验算方法是什么?
生:将X=6代入原方程,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。
(板书:
验算:方程的左边=6+3=9
方程的右边=9
方程的左边=方程的右边
所以,X=6是方程的解。)
师:以后解方程时,要求检验的,要写出检验过程;没有要求检验的,要进行口头检验,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。力求计算准确。
[设计的意图: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,保证个性发展,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,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。]
三、巩固练习
师: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。(课件展示)。
四、课堂小结:
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。(出示课件)
师: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?(随着学生,显示全过程。)
生:解方程的步骤:
a)先写“解:”。
b)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,使方程左边只剩X,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
c)求出X的值。
d)验算。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2
教学目标
1.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,学会解ax±b=c与a(x±b)=c类型的方程。
2.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。
3.在学习过程中,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,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。
教学重点
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,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。
教学难点
理解解方程的方法。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新课
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,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。
二、新课教学
1.教学例4。
师:(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)你看到了什么?
生: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,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。
师: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?
生:3x+4=40。
师:你是怎么想的?
生: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,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。据此,可列出方程。
师:说得好,你能解这个方程吗?
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,可能会遇到困难,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。学生可能会疑惑: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。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,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,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,再求一盒多少支。(如果没有,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。)
师: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,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,你会怎么算?
生: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,再加上外面的4支。
师:在这里,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,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。解方程时,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?我们可以先把“3x”看成一个整体。
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,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,板书解题过程。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。
2.教学例5。
师:(出示教材第69页例5)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?
生1: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,先把x-16看作一个整体。
学生解方程得x=20。
生2: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。
师:2x-32=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?
生:运用了乘法分配律。然后把2x
看作一个整体。
学生解方程得x=20。
师:你的解法正确吗?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?
生: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,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。
三、巩固练习
教材第69页“做一做”第1、2题。
第1题的形式、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。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上略有变化,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。
这两道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,教师可提醒学生解一题,代入检验一题,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。
四、课堂小结
1.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,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。
2.在解方程时,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。
五、布置作业
教材第71页“练习十五”第6、8、9.题。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3
一、课前复习
1、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
30+X=150X-54>8065—45=207X=56
2、根据题意列方程
(1)山东省高中学历的人数是1002万人,是大专学历的3倍,大专学历的人数是X万人。
(2)山东省总人口是9079万人,其中男人4595万人,女人X万人
(3)山东省乡村人口是5629万人,比城镇人口多2179万人,城镇人口是X万人。
二、合作探索:
1、出示情景图:让学生看图及下面的信息,你知道了哪些信息?(2004年6月1日黔金丝猴数量已从1993年的600多只,增加到860只。)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?
2、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。根据学生的回答,教师把问题板书出来: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?
根据提出的问题,同学讨论应该怎样列式解答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,个别学生老师指导。指名回答。用算术方法解答:860—600=260(只)除了算术方法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吗?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?(1993年的只数+增加的只数=2004年的只数。用x表示增加的只数,可列方程:600+x=860)
3、合作探索,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这个方程怎样求出x呢?
让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: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瓶啤酒,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放上同等重量的东西,天平才能平衡。如果在左边加上10克重的物体,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加上10克重的物体,反过来在左边减去10克的物体,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减去10克的物体,看教材62页图,这说明了什么?(说明了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,等式仍然成立。)
同桌看图讨论: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是x,右边的盘子里是Openke.Cn20,这时天平平衡那么说明了什么呢?(说明x=20的时候才能使天平平衡,也就是等号两边正好相等。
师小结: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发现来求出方程里面的未知数x。我们把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就叫做方程的解,x=10是x+10=10+10的解,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4、解方程,体会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?
我们来解600+x=860这个方程,教师一边板书,一边指出解方程的步骤;
先写个“解”字,然后根据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,同时减去600,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,并且解题时适当运用简化书写。
教师示范解题过程,关注“解”和“等于号”书写要求。
指导检验:X=86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?如何检验?教师板书检验过程。
5、课堂练习:出示:X―30=80反馈,关注书写过程并说说检验过程。
三、综合练习:
1、完成书本第64页自主练习1题,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
2、括号里哪一个x的制式方程的解?
43+x=62(x=105x=19)x-56=37(x=19x=93)
先独立思考,学生回答,并说说自己的想法
3、看图列方程。
出示自主练习的第2题,学生看图列式。
提问:什么是等式?什么是方程?解出上述方程。
四、学习回顾:
通过学习,你知道了什么?有哪些收获?个人课堂学习表现如何
学生选择两题(加法方程和减法方程各一个)独立完成,要求写出检验过程,反馈计算情况。
作业设计:
1、基础作业:自主练习1、2、3
2、拓展作业:一点通:部分练习
板书设计:
解简易方程
解;:设大约增加了x只黔金猴。
600+x=860
600+x-600=860-600
X=260
检验:方程左边=600+x
=600+260
=860
=方程右边
所以,x=260是方程600+x=860的解
课后反思: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4
重点、难点:
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。
教具准备:
多媒体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铺垫
1、方程的意义
师: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,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?
生: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。
2、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
师: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?
(1)a+24=73
(2)4x<36+17
(3)234÷a>12
(4)72=x+16
(5)x+85
(6)25÷y=0.6
生:(1)(4)(6)是方程。
师: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?
生:因为它含有未知数,而且是等式。
二、探究新知
(一)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
1、看图写方程
师: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,请同学观察这幅图(出示57页天平图)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?
生:我知道杯子重100克,水重X克,合起来是250克。
师: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?
生:100+X=250.
2、求方程中的未知数
师: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?请同学们同桌交流,说说你是怎么想的?(交流后汇报)
生1: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-100=150,所以X=150.
生2:根据数的组成100+150=250,所以X=150.
生3:100+X=250=100+150,所以X=150.
生4: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,那么也可得出X=150.
3、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,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。
师: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=150,研究对不对呢?
生:对,因为X=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。
师:这时我们说x=150是方程100+X=250的解,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。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?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7页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?什么叫解方程?
学生自学后汇报。(板书)齐读两个概念。
4、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
师: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,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?
生: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
师: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,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。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。
5、巩固练习,加深理解。
师:完成做一做:X=3是方程5X=15的解吗?X=2呢?(完成后汇报)
生:X=3是方程5X=15的解,因为X=3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。
生:X=2不是方程5X=15的解,因为X=2时左边5×2=10,右边是15,左边和右边不相等,所以X=2不是方程5X=15的解。
(二)解简易方程
1、复习等式的性质
师:前两天我们学会了等式的性质,请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?
(1)如果5+3=8,那么5+3-3=8()
(2)如果50-13=37,那么50-13+13=50()
(3)如果a-7=8,那么a-7+7=8()
(4)如果X+9=45,那么X+9-9=45()
师: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?
生:等式的性质。
师:等式有什么性质呢?我们齐来说一遍。
2、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,引出课题。
师:(3)(4)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,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,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,今天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。(板书课题:解简易方程)
3、出示例1图,列出方程。
师:图上画的是什么?你能列出方程吗?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5
教学目标:
1.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“复杂”转化为“简单”,把“新”转化为“旧”的过程.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.
2.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,体会转化思想.
3.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.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.
4.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,团结合作的精神.教学重点: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.
教学难点:
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.
教学方法:
引导发现
教学设计:
一、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.
解方程:
(1)8=7-2y;
(3)4x-3(20-x)=3;
1、自主完成解题.
2、同桌互批.
3、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.
(根据学生做题情况,教师给予评价).
二、出示例题7,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,教师给予评价.
一名同学板演,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.
针对学生的实际,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.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,准确运算.
三、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“想一想”,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.分组讨论、合作交流得出结论: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.
四、出示例题6,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.
出示快速抢答题:有几处错误,请把它们—一找出来并改正.
①先自己总结.
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,并用语言表述出来.
教师给予评价.
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.
五、出示随堂练习题(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).
①自主完成解方程
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,并用语言表述出来.
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.
(选代表到黑板板演).
①学生抢答.
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.
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.
①独立完成解方程.
②小组互评,评出做得好的同学.
六、小结
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.
(2)5x-2=7x+8;(4)-2(x-2)=12.
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
八、板书设计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6
教学目标:
1、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;
2、理解移项的概念;
3、学会移项。
教学重点:
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;
教学难点:
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。
教学准备:
1、投影仪、投影片。
2、天平称、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,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。
教学过程:
(一)引入新课:
1、 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: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?
方程是等式,但必须含有未知数;
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,它不一定是方程。
2、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?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?
① 5x+6=9x
②3x+5
③7+5×3=22
④4x+3y=2
由学生小议后回答:①、④是方程。
分析这些方程得:
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,另一边是常数
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,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。
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(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)的一元一次方程。
3、一次方程: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、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。
注意: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:如上例的④。
4、一元一次方程: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。
5、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,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?(口答)
① 2x+3=11②y2=16③x+y=2④3y-1=4y
6、什么叫方程的解?怎样解方程?
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=?即求得方程的解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(点出课题)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
(二)、讲解新课:
1、 等式性质1:
出示天平称,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,天平仍保持平衡,指出: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。
强调关键词:"两边"、"都"、"同"、"等式"。
2、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:
x+2=5
分析: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=?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。
注意: 解题格式。
例1 解方程5x=7+4x
分析: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,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,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=?
(解略)
解完后提问: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?(由学生回答)
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,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,(由一学生口头检验)
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:
x+2=5 5x=7+4x
x=5-2 5x-4x=7
思考:⑴把+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,发生了什么变化?
⑵把+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,又发生了什么变化?(符号改变)
3、 移项:
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,这种变形相当于: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,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,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。
注意:
①移项要变号;
②移项的实质: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。
例2 解方程:3x+4=2x+7
解:移项,得3x-2x=7-4,
合并同类项,得x=3。
∴x=3是原方程的解。
归纳:
①格式: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,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,以便合并同类项;
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: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;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;
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,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(理由: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,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)。
练习:书本105页 1(口答),2(板演),想一想。
(三)、课堂小结:
①什么是一次方程,一元一次方程?
②等式性质1(找关键词);
③移项法则;
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(例2归纳的三条)。
(四)、布置作业:见作业本。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7
教学内容
苏教版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》五年级(下册)第1、2页,练习一第1~3题。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,理解方程的含义,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。
2.使学生在观察、描述、分类、抽象、概括的过程中,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,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,发展抽象思维。
3.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,感受探索的乐趣,获得成功的体验,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教学过程
一、认识相等关系,初步理解等式
1.出示例1天平图(两边没有砝码)。
提问:认识天平吗?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?
2.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。
提问:你看懂了什么?
学生可能想到: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,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,两边一样重。
追问: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,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?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?
学生回答后,提问: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?(板书:50+50=100)
追问:为什么用等号连接?
指出: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,就是等式,表示相等的关系。
二、认识方程
1.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(第一幅图)。
提问: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,你有什么想法?如果用式子来表示,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?为什么?
2.出示完整的天平图。
提问: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?怎样用式子表示?(板书:x+50>100)
追问:x表示什么?
3.依次出示例2第二、三幅天平图。
要求: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,然后用式子表示。
学生口述,教师板书:x+50=150,x+50<200。
4.出示:2x=200。
提问:根据这个式子,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?你能描述出来吗?
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,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。
5.将式子分类,认识方程。
引导: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。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:
50+50=100x+50>100x+50=150
x+50<2002x=200
谈话: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?请大家独立思考,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。
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:
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(大于号、小于号或等号)分成三类。
引导:按照你的理解,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?
学生口答,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,将式子分类。
指出:根据大家的意见,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,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,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,都是等式;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、小于号连接的,都不是等式。
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:
50+50=100x+50>100
x+50=150x+50<200
2x=200
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。
指出: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。
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,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:
50+50=100是否含有未知数
x+50=150
x+50>100
x+50<200
2x=200
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,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: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?
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。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,标注类别序号。
谈话:同学们通过思考、交流,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。请观察这几类式子,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?
学生描述后,教师指出:正如你们所描述的,像第③类式子这样,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。
6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1题。
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:6+x=16;36-7=29;60+23>70,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,并说明理由。(在学生对“60+23>70”做出判断后,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)
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,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。接着,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。结合学生的判断,教师指出:方程中的未知数,既可以用x表示,也可以用y表示,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。
反思:根据刚才的练习,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?学生在小组里交流。
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,用课件结合“练一练”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: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,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,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,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,出现文字“等式”与“方程”,如右图:
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,理解: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;等式中,一部分是方程。
7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2题。
学生写一些方程,再在小组里交流。
三、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,体会方程思想
1.教学“试一试”。
出示“试一试”(图略)。
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,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,再列方程。
2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3题。
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,再列方程。
四、课堂总结(略)
五、课堂作业
练习一第1~3题。
五年级下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8
一、学习内容分析
方程的意义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,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,属于数与代数领域。方程的意义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,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,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,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,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,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,思维空间增大,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,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。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,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,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,首先通过天平演示,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。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,然后在杯中倒入水,并设水重x克。通过逐步尝试,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。从而由不等到相等,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。
二、学习者分析
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、小数、分数的认识,能够熟练计算整数、小数四则运算。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,需要对初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。但是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,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。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,对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。
三、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引入课题
1.课件呈现,认识天平:
【出示天平】同学们,见过它吗?你们知道怎么用吗?
【情境】
【师生活动】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
【归纳】左右平衡,也就说明左右相等了
【追问】用一个什么式子表示
2.体验感受,观察积累: 【问题】这里有一个梨和一个苹果,如果把他们分别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里,猜想一下会有几种情况发生?
【师生活动】学生个别回答,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:
(1) 梨的质量大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左倾斜;
(2) 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保持平衡;
(3) 梨的质量小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天平向右倾斜 【追问】因为不知道不确定质量所以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。现在我告诉你它们的质量:梨60克,苹果110克,此时天平会是什么状态?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这一状态吗?
【师生活动】点名让学生个别回答,教师及时板书:60
【教师评价】真好!数学语言表达就是简练。
【追问】师:如果在天平左边梨质量是a
克,用数学语言把你们认为天平的状态表达出来,写在本上。
【师生活动】学生独立完成,教师巡视。
【板书】60+a110
【追问】这几个式子各表示什么情况?
【归纳】你看,简单的几个数学算式就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情况,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简约美。
3.观察算式,揭示课题
【追问】看看哪个式子表示相等?一起读出式子
【追问】仔细观察这个算式,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?
【评价】真善于观察,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类问题 板书:简易方程
二、自主探究,形成概念
1.再举实例,铺垫孕伏
【问题】还是这架天平,刚才你们发现了平衡,现在教师这里有一杯500克的果汁,和一罐125克的牛奶,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两边会出现什么情况?
【师生活动】学生回答,教师补充。
【追问】那么你能让这架天平平衡吗?也可以用数学算式表达。
【学请预设】
方案1:在右边再放3罐。
【追问】可以吗?谁能说清楚?
【板书】500=125×4或500=125+125+125+125
【归纳】这是一种策略,改变右边的质量。受他的启发还有别的办法的吗? 方案2:刚才我还听有的同学说喝375克就行。大家说行吗?不过还真的有人喝了一口,不过这一口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,怎么办? 【师生活动】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,用数学算式表示说明,写在本子上。
【师生活动】教师巡视,抽有代表性的同学上来板书
【板书】500-x125
【追问】哪个式子表示了天平左右两边平衡了?
500-x=125
2.观察式子,归纳定义
【问题】仔细观察下列式子,你发现了什么?
(1)500=125×4或500=125+125+125+125
(2)500-x=125
(3)60+a=110
【师生活动】学生回答,教师补充
【归纳】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。【板书】
3.分析定义,理解概念
【问题】你认为判断方程需要几个条件?
【师生活动】教师从方程的定义,引导学生回答:
(1)表示相等的式子。
(2)必须含有字母(未知数)。
三、牛刀小试,巩固概念
1.试一试,观察天平判断是否可以写出方程,说明理由。
2.做一做:下面哪些是式子是方程?
3.举一举:你会自己举出一些是方程的式子活例子
(1)小红的年龄是x岁,老师比小明大30岁,今年老师的年龄是38岁。
(2)逐个呈现3个足球,每个a元,共花180元。你能用方程表示吗?
(1)小芳一个星期共跑了2.8km,每天跑s米。
(2)一盒水果糖共a颗,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,每人得3颗,正好分完。
(3)小芳集邮共60张,小明集邮共48张。小芳给了小明x张后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。
四、总结提升
数学史:三千六百多年前,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。在我国古代,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《九章算术》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。直到三百年前,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、y、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,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。
师:同学们,今天这节课上大家都积极的进行了思考,从中你学到了什么?还想知道些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