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
心之忧矣,维其伤矣。
苕之华,其叶青青。
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!
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。
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。
——《诗经·小雅》
9-211210115911W3.jpg
这是灾荒年一首“饥者歌其食”的诗篇。诗歌情调沉痛,景象极为悲惨。
诗共三章。第一、二章以凌宵花开、深黄一片的自然风光起兴。“苕”,又名凌宵,藤本蔓生,开黄花。 “芸”,黄色浓艳的样子,这两句诗兴中含比。饥肠辘辘的诗人目睹叶青花黄的凌宵,痛感人不如物:“‘苕之华,芸其黄矣’云云, ‘苕之华,其叶青青’云云,物自盛而人自衰,诗人所叹也。”(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)诗人的感叹极其忧深:“心之忧矣,维其伤矣!”心里忧愁,何其悲惨啊!又说: “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!”早知这样挨饿受苦,真不如不要降生!
“然苕华芸黄尚未写得十分深痛。至‘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’,其极为深痛矣,不忍卒读矣。”(清·王照圆《诗说》)“牂(zang)羊”,即母绵羊。绵羊本头小角短,如今因饥饿而身架瘦小,头就显大了。 “坟”,大。 “三星”,参星,此处泛指星星。“罶(liu)”,捕鱼的竹篓。因无鱼篓中水静,故但见星光点点。这两句的细节描写,以一概全,有着很高的典型性:“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,举一鱼而水物之凋零可想。”(王照圆《诗说》)短小凝炼的诗句,生动地描绘了饥饿之年万物衰凋、民无所食的现实画面。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,即使“人可以食”,勉强能吃上一口饭,也是“鲜可以饱”,很少吃得饱的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