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乐三阳早,芳菲二月春。闺中红粉态,陌上看花人。
本篇写闺中少女孟春奏乐欢度 “三阳”,及在仲春观花的愉快情景。
9-2110131629293W.jpg
“行乐三阳早。”行乐,奏乐也。三阳,春天开始,即农历正月。十一月冬至日,昼最短,此后,昼渐长,古人以为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,称冬至一阳生,十二月二阳生,正月三阳开泰。世俗,每以 “三阳交泰”为岁首称颂之辞,因 《易经》正月为泰卦,三阳在下,故称。中国古代早有记载: “元旦三阳交泰,万象昭苏。”(《翰墨全书 ·节序门 ·送礼翰》) “孟春之月,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,獭祭鱼,鸿雁来。”“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,天地和同,草木萌动。”( 《礼记·月令》) “三阳”正月,在一年中既为具有重要意义、吉祥的日子,所以在“孟春之月,东宫御女青色,衣青采,鼓琴瑟。”(《淮南子》)诗中的少女,在 “三阳”正月初时( “早”)大概为欢度这重要吉祥的日子,在闺房中,怀着欢悦的心情,伸出纤纤素手弹奏琴瑟,发出悠扬宛转、清脆悦耳的乐声。可见,“三阳”正月奏乐,在中国古代社会上下已演成气习。
“芳菲二月春。”芳菲,此指花草的芳香,农历二月为仲春。《礼记·月令》云: “仲春之月始雨水,桃始华 (花),仓庚鸣,鹰化为鸠。”可见仲春二月正是风和日暖,春花吐芳争艳,黄鹂跃枝争鸣的美好时节。
“行乐三阳早,芳菲二月春。”两句是依时间顺序作描写的,为下两句进一步描写打下基础。
“闺中红粉态,陌上看花人。”闺中,女子所居内室之中。红粉,妇女化装用的胭脂与白粉,也指美女。据《开元遗事》记载: “长安春盛时,于游赏园林日无闲地。”“都人士女正月半后,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囿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。”“长安士女游春野涉,遇名花则设席藉草,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。”可见唐代社会游春风气之盛。这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,经济繁荣,文化发达有关。观花是游春的主要目的之一,有人甚至骑马观花。如据记载:“长安侠客春日结友赏花,并乘矮马,行花下,杯盘从之,谓之看花马。”(《绀珠集》)诗中少女也不失时机出门观花。此二句言,昔日闺房中弹奏琴瑟、姿容美丽的少女正是今日陌上观花的人。可见这闺中少女。由于醉心于仲春美好的春光,她也不甘于闺房中之寂寞,于是红粉浓施,换上春装,赶到郊外田间小路之上,尽情地呼吸那仲春的新鲜空气,沐浴着仲春的和煦阳光,倾听着那清脆宛转的黄鹂鸣叫,观赏着那芬芳争艳的春花,顿时心旷神怡,于是流连忘返。
本篇是一幅色彩绚丽、风景宜人、容貌多姿、意境优美的陌上美女观花图,也是描述古代仲春民俗的一幅民俗画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