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文学] 《地震》原文及鉴赏

[复制链接] 【举报中心】
查看3 | 回复0 | 昨天 08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 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,某家楼台南北易向,棲霞山裂; 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
          (《聊斋志异》)

       

7-201122204001402.jpg

7-201122204001402.jpg


          【赏析】《地震》可以看作是一篇记实性的小品散文。它相当详尽地记叙了发生在康熙七年 (1668) 的一次可能由海啸引起的大地震的经过。

         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在描状震情上既注意到材料的准确性,又注意到细节的生动性。前者如写初震,先写声,着一“雷”字,其大可知,真有点先声夺人; 然后写形,“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 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”,地震的特征很明显,故“众骇异,不知何故”之后,终于“方知地震”。又如震后了解到的各地的震情: “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 棲霞山裂; 沂水陷穴,广数亩”,从纵向写到横向,也无一不写出地震的独特形貌,这些都高度显示出材料的准确性。后者如写震情稍定,看到街上“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者也”。作者拈出这一生动的细节,活脱脱地写出了处于地震中的人们的心理和神态。

          又本文系写“余”在地震中的亲见亲闻,故“闻”、“见”、“顾”、“视”这些动词在文中的转接过渡作用不可小视,赏析时当仔细体察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匿名

1386

主题

0

回帖

180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精华
0
金币
1387 个
贡献
0
违规
0
注册时间
2022-11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