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《新城道中(其一)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在线朗读与赏析 ...

[复制链接] 【举报中心】
查看338 | 回复0 | 2022-7-19 15:30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苏轼《新城道中(其一)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在线朗读与赏析

说明:本文为华语网[thn21.com]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苏轼《新城道中(其一)》资料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。

【原诗】:
<p>新城道中(其一) 苏轼
<p>东风知我欲山行,吹断檐间积雨声。 <p>岭上晴云披絮帽,树头初日挂铜钲。 <p>野桃含笑竹篱短,溪柳自摇沙水清。 西崦人家应最乐,煮葵烧笋饷春耕。
【注释】:
<p>①新城――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,在今浙江省富阳县。 <p>②积雨――多日不停的雨。 <p>③絮帽――丝绵帽子。 <p>④铜钲――铜锣。 ⑤西崦――山,西面山里。
⑥饷――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。
【作者简介】:
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
【朗读节奏划分】:
<p>新城道中(其一) 苏轼
<p>东风/知我/欲山行,吹断/檐间/积雨声。 <p>岭上/晴云/披絮帽,树头/初日/挂铜钲。 <p>野桃/含笑/竹篱短,溪柳/自摇/沙水清。 西崦/人家/应最乐,煮葵/烧笋/饷春耕。
【写作背景】:
《新城道中二首》(其一)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)二月视察杭州属县,自富阳经过新城(今富阳新登镇)时所作。
【翻译】:
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,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。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,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。矮矮竹篱旁,野桃花点头含笑;清清的沙溪边,柳条轻舞多情。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,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。
【在线朗读】:


【简析】:
熙宁六年(1073)二月,苏轼前往富阳、新城等地视察春耕。 雨过天晴,准备外出的人,心情为之振奋。在诗人心目中,是东风有情,故意吹走了阴云,吹断了雨声。走在路上,远远望去,白云给山头戴上了一顶絮帽;旭日初生,红里泛黄,如一面铜锣挂在树梢。桃花伸出篱外向人露出笑脸,清澈的溪水映出了袅袅 垂柳,好一派令人心尽神怡的仲春田野风光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,高超的比喻手法,特别是拟人化的手法,赋予无情之物以有情,写出了乡村风景的清新活泼,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无比兴奋欢快的心情。
<p>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