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在线朗读与赏析

[复制链接] 【举报中心】
查看184 | 回复0 | 2022-7-18 06:44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在线朗读与赏析

说明:本文为华语网[thn21.com]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资料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。

【原诗】:
登岳阳楼

<p align=center>陈与义 <p align=center>洞庭之东江水西,帘旌不动夕阳迟。 <p align=center>登临吴蜀横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时。 <p align=center>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
白头吊古风霜里,老木沧波无限悲。

【注释】:
《登岳阳楼》共二首,这是其中一首。岳阳楼,湖南岳阳西门城楼,在长江南岸,濒临洞庭湖。始建於唐代,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。
<p>①帘旌:酒店或茶馆的幌子。 <p>②夕阳迟:夕阳缓慢地下沉。迟,缓慢。 <p>③吴蜀横分地: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,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。横分,这里指瓜分。 <p>④徙倚(xíyǐ):徘徊。 <p>⑤三年多难:1126年(宋钦宗靖康元年)春天北宋灭亡,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。 ⑥凭危:指登楼。凭,靠着。危,指高处。
【作者简介】:陈与义简介
【朗读节奏划分】:
登岳阳楼
<p>陈与义 <p>洞庭之东/江水/西,帘旌/不动/夕阳/迟。 <p>登临/吴蜀/横分地,徙倚/湖山/欲暮时。 <p>万里/来游/还望远,三年/多难/更凭危。 白头/吊古/风霜里,老木/沧波无/限悲。

【写作背景】:
宋钦宗靖康元年(1126)的春天,金兵攻破开封,北宋灭亡。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(如李清照)一样,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,分为两个时期。在这之前,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,24岁那年,即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登进士第,授文林郎。他精于绘画,擅长书法,更以诗名于当世,深受皇帝赏识,官职屡迁,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。靖康之难发生时,陈与义被贬在陈留(在今河南开封东南)做监酒税的小官,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,南奔襄汉,颠沛湖湘,流离失所。他流亡到洞庭湖,几次登岳阳楼,与朋友悲伤国事,借酒浇愁,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,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。
【翻译】:
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,夕阳黄昏,没有晚风卷起,楼阁上的旌旗静止。
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,在湖山黄昏下徘徊。
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,行程万里,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?
登楼凭吊古人,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,看着远山的古树,青苍中,隐含无限的伤悲。
【翻译二】:
<p>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,夕阳黄昏,没有晚风卷起,楼阁上的旌旗静止。 <p>我登临的地方,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。 <p>我徘徊的时刻,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<p>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?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 隐含无限的伤悲。
【在线朗读】:(打开页面时自动播放,按停止键或暂停键可停止播放)

【简析】:
大自然的各种景致,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,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。同是春雨,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“喜”,而陈与义却感到“惊”。前两联用杜甫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的诗意,而不用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的意境,所以,一场春雨过后,看不到杜甫“花重锦官城”的美景,而看到辛弃疾“更能消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”,“落花无数”,和自己眼前的“雨湿高城”。听不到杜牧“千里莺啼绿映红”,而听到杜甫“恨别鸟惊心”。一个“孤”字,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,似乎有秦观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,“砌成此恨无重数”的意境。而“蛛丝”又和辛弃疾“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非絮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,只是陈与义写得更含蓄些。
<p>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