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(大禹治水告诉我的道理)

[复制链接] 【举报中心】
查看26 | 回复0 | 2024-9-16 17:54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
主题: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(大禹治水告诉我的道理)

大禹治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(大禹治水告诉我的道理)
大禹是上古传说时期夏后氏的部落首领,姓姒,名字为文命,是黄帝和颛顼的子孙后代。据传闻来讲,大禹花了十三年的时间费尽心思、不畏劳苦、更不敢有丝毫的拖延,甚至放弃了休息时间,治理了黄河的滔天洪水,立下了大功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大禹受到舜的禅让继承了舜的帝位,在各地诸侯和大臣们的拥戴下,大禹正是接任了帝位,将阳城划为都城,建国号为夏,是夏朝的第一个天子,被后人称为帝禹,与当时上古时代的尧和舜这两位贤帝齐名。
在治理洪水时经过涂山与涂山氏女娇一见钟情,但为了治水,他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选择放弃了爱情。后因为涂山氏女娇思郎成疾,抛开了世俗的规矩追随到了大禹的家乡,与大禹成婚。后来涂山氏女娇在一次意外的送饭中,发现自己的丈夫大禹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、巨丑无比的大黑熊,遂逃离,因力竭在嵩山下化成了一块大石。大禹心急如焚,之后赶来的大禹部下听到石中有声音,告知大禹,才发现涂山氏女娇已怀孕,大禹对石头大喊“还我儿子”,石开,大禹的儿子启出世。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,大禹走遍了天下各处,对天下各地到底是什么样的地形、有什么样的习俗、主要产什么都非常了解,便重新将天下化成了九个州。在大禹继承帝位的第十个年头,东行至会稽后去世了,享年一百多岁。
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,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,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,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,怒撞不周山,导致天塌地陷,洪水泛滥。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,将天上的窟窿补上,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。
直至三皇五帝时期,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,鲧、禹父子授命,治理黄河水灾。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,仍为见其效,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,革去官职,流放羽山。经过众人举荐,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。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,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,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,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,隐瞒不予告知。
大禹带领着伯益、后稷等人,跋山涉水、风餐露宿,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,山势脉络,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,条件极为艰苦,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,公开课 opeNKe.Cn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,足迹遍布黄河沿岸。
在勘测的过程中,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,家破人亡,流离失所,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,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,十三年期间,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也未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。
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,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,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,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,百姓安居乐业。
大禹治水精神
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,曾三过家门而不入,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被后世传诵,流传至今,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精神,成为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瑰宝之一,代表着责任心与奉献精神。
禹是皇帝的玄孙,出生于汶山石纽地区,禹幼年便跟随父亲鲧动迁至中原,帝尧时期,中原地区深受洪水之灾,百亩良田颗粒无收,百姓流离失所、苦不堪言,尧帝遂命鲧负责治理水患。鲧未曾有先例可循,只得自己摸索,采取障水法,在河岸两边建立堤坝,水涨多高,堤坝就建多高,如此消极工程未能解决水患,反而加重灾情,治水九年期间,鲧治水不利,被当时继位的舜降罪流放。
禹继任治水之事,为了不重蹈覆辙,禹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,虽然工程极为浩大,但成效显著,耗时十三年,大禹最终功成身退,载誉而归。
治水的十三年期间,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第一次,正逢其妻正在分娩,哭声凄厉,大禹在家门外踌躇不前,众人皆劝其进门看看,直到听见婴儿的啼哭声,大禹才掩面离去,至始至终未曾见其母子二人。第二次,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向行路中的大禹招手,大禹仅挥手示意,便冲冲赶路。第三次经过家门时,儿子已是一个十岁的孩童,正守在门口翘首盼望着父亲,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,告诉他,水患为治,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,又何谈个人一家团圆,随即离开。

         
关键字:大禹,黄河,大禹治水,水灾,洪水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