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文别集。正集、续集共十九卷。明王九思撰。正集十六卷刊刻于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,续集三卷刊刻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。合刊于嘉靖年间。
王九思,字敬夫,号渼陂,别署紫阁山人。生于明成化四年(1468年),卒于明嘉靖三十年(1551年)。鄠县(今陕西户县)人。弘治九年(1496年)进士,曾任翰林院庶吉士、吏部主事、吏部郎中等职,因与刘瑾、康海是同乡被名列瑾党而降职为寿州同知,后罢职还乡。为“弘治七子”之一。著有杂剧《杜子美沽酒游春》、《中山狼》,散曲集《碧山乐府》等。
《渼陂集》按文体分卷编排。诗六卷,其中赋、四言诗、古乐府等一卷,五言古诗一卷,七言古诗一卷,五言律诗、五言排律一卷,七言律诗、七言排律一卷,五言绝句、六言诗、七言绝句一卷;文十卷,其中说、对、书、铭、箴、赞等一卷,序二卷,记一卷,碑一卷,志铭、墓表四卷,传、行状一卷。共计十六卷。卷首有嘉靖十一年(1532年)康海序,嘉靖十年(1531年)王九思自序和嘉靖十二年(1533年)王献跋。《渼陂续集》三卷,大致依文体分类,卷上为诸体诗和赋,卷中为墓志铭、书、传、墓表、贺序等,卷下为序、记等。《续集》所收为“渼陂先生垂老之作也”。卷首有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翁万达序和嘉靖二十四年张治道序。
9-2105162006393D.jpg
王九思早期创作“诗学靡丽,文体萎弱”(《自序》),后受李梦阳、康海影响,风格有所转变。仕途失意后的怨怅之情在集中时常流露出来。写隐逸生活的诗篇很多,如古乐府《南山操》:“南山之陬兮,我憩我游。桂树丛生兮,其叶飕飕。王孙归来兮,与尔淹留。”《秋泉歌》:“山人好弄秋泉月,白发垂肩脚不袜。高眠悠悠枕碧石,长啸时时绕清樾。……”九思的写景诗也重在表现自己寄情山水、托物言志的情怀,如《雪后探菊》:“老圃容何惨,东篱尔独芳。宁辞一日雪,直傲九秋霜。红醉仙桃色,黄分月桂香。兴来还共赏,不必是重阳。”王九思的诗歌题材范围不广,局限于身边左右,但诗人有感便发,所见所闻所遇都可以掇入诗篇,如《元夕感旧》、《春日访友》、《悯雨》、《闻鸠》、《沜东宴集值风雨大作》等,这样也使得其诗有较丰富的内容。集中也有少数诗篇接触到了社会矛盾,如《卖儿行》、《孤儿吟》、《官兵至盗去有作》、《马嵬废庙行》等诗,或描绘劳动人民的痛苦,或反映社会危机,或揭露宦官权贵的劣迹,有一定的认识价值。从艺术上看王九思之诗模拟痕迹较重,有些作品从语言到意境刻意仿效汉魏诗和唐诗,如《春兴八首》、《秋兴八首》的描摹痕迹就较明显。其艺术上的可贵处有二,一、才情烂漫,语言俏丽,抒情细致。如五绝《稻畦》:“流水千畦稻,柴扉夕照红。杖藜临水岸,会有稻花风。”再如《苔石》:“司空袖中石,携得沧海至。至今苔藓痕,犹疑霖雨渍。”第二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较突出,如“青灯悬静夜,坟典坐披翻。何日头先白,今年眼更昏。力难窥海岳,老合卧丘园。……”(《眼昏》)其赋作不多,如《警火赋》、《海居赋》大都篇幅不长,从容畅达。王九思的散文成就不高,其序多为赠序、诗文集序,墓志铭较多但特色不明显,一般都是应酬文字。《汉阳太守传》、《怀远将军传》两篇传记,叙事较为生动、形象。《梅塘记》等文也还文笔流畅。康海评价其文“其叙事似司马子长而不屑屑于言语之末,其议论似孟子舆而能从容于抑扬之际,”这话有些失实。《四库全书》认为王九思创作受李梦阳、康海二人影响很大,故“其诗体文格与二人相似,但诗之富健不及梦阳,文之粗率尤甚于海”,这种评判是较合乎实际的。
《渼陂集》有嘉靖十二年(1533年)刊本;《渼陂续集》有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本;《渼陂集·渼陂续集》合刊本刻于嘉靖年间,即《四库全书》存目本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