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书。一百卷。宋人撰。撰者未详。成书于宋治平间。
书中所引有《新唐书》,而《新唐书》最初刊刻于嘉祐五年(1060年)。据此书今所传之本每册册尾朱文钤印“高丽国十四叶辛巳岁藏书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大辽乾统元年”,与日本帝室图书寮所藏宋刊本《中说注》十卷所钤高丽国印相同。则此书于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已入藏朝鲜,此后又流入日本。据以上二点,可知此书刊行在嘉祐五年至建中靖国元年凡四十二年间。再进一步缩小范围,观此书所避宋讳,桓、曙等字皆缺笔,勖字不避,可断为此书刊刻在神宗赵顼之前,英宗赵曙之世。即治平元年(1064年)至四年间。再由《新唐书》刊刻时间,并考虑到此书撰写及刊刻所需之时间,其准确刊刻时间当在治平末。又此书既名“重广”,则原先当有《会史》一书。盖《新唐书》刊刻发行之前,作者已有《会史》之书,后又以《新唐书》充实“重广”之,故名。否则,自嘉祐五年《新唐书》刊刻发行,至治平末此书刊刻,前后仅七年左右,当不容如此之速。
9-210514211610624.jpg
全书一百卷,原分二十册,每册五卷,每卷之下,事目、主题分二至十类不等,共五百五十六类。类目一至七字不等,櫽括引文大意而成,或取成语标目。如卷八六防患于未然,卷九十上所好者下必甚等,与摘录引文数字标为类目或词目者不同。编排大致依内容为次,内容相同、相近或相反者,前后连属,区分明细而周全,使览者即类以求,并可以比较、借鉴。如卷八有:求贤、取贤不拘门地、聘贤、思贤、得贤、以贤为宝;卷九有:“养士、不能奉士、杀势尊贤、不尊贤、杀戮贤智、嫉贤;卷十有:贤愚分、贤愚不分、进善退恶、贤者奔亡、无贤为辅、不能进贤、贤者汇征;卷十一有:任贤、不能任贤、贤人众多、伐国得贤、敌国有贤;卷十二有荐举、举贤自代、举非其人、内举不避亲、外举不避雠等类。但亦有不连属者。如卷四一有:以功覆过,使功不如改过等类,而卷七三有改过、观过知人;卷七四有赦小过、论功不录小过等类。每类引文少则数条,多则数十条。凡一条材料已引入其他类者,注明馀见某类某传,不再重复。其卷帙多而篇幅少,此亦为一原因。此书名“会史”,即会集正史而以类编次之意。所引正史有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其中尤以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新唐书》为最多。间及《宋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隋书》、《旧唐书》,但所引皆较略,且多无篇名,与全书不相协调,盖未见原书,转引他书而成。卷一开头君无为而治类,第一条引《荀子》,第二条引《老子》、第三、四、五条引《庄子》,与全书引书体例不合,亦与“会史”之名有出入。所引史书,有三大特点:一为均标篇名,引用其中材料覆核较易。二为多依原文,不加删节、改易,故用以校史,较其他类书更为可靠;三为常有大段引文,如卷九五夷狄类引《汉书·匈奴传》,卷九六九流类引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等均是;又卷十七惜赦类,卷七四无求备于人类,卷九十奢侈类皆大段引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凡此之类,为宋以前类书所少见。所引一事,必源源本本,加以交待。如卷四一使功不如使过类引《汉书·朱博传》、《张敞传》、《王嘉传》、《后汉书·索卢放传》及李贤注、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柔传》、《新唐书·李靖传》、《郑从谠传》等,一览即知原委。
有一九二八年日本育德财团影印前田氏尊经阁所藏宋刊本,又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影印本。 |
|